|
贈友人 / 作者:張喬 |
自說安貧歸未得,竹邊門掩小池冰。
典琴賒酒吟過寺,送客思鄉上灞陵。
待月夜留煙島客,憶云閑訪翠微僧。
幾時獻了相如賦,共向嵩山采茯苓。
|
|
贈友人解釋: 《贈友人》
自說安貧歸未得,
竹邊門掩小池冰。
典琴賒酒吟過寺,
送客思鄉上灞陵。
待月夜留煙島客,
憶云閑訪翠微僧。
幾時獻了相如賦,
共向嵩山采茯苓。
中文譯文:
自說安于貧卻未安于貧的歸來,
竹邊的門掩著薄冰的小池塘。
拿著琴典去賒酒,吟唱過廟,
送客人上灞陵憶思家鄉。
月色如冢,留下煙島上的客人,
回憶起閑來到訪翠微的僧人。
何時才能獻上像相如一樣的賦文,
共同前往嵩山采集茯苓草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喬創作的,以寫詩給朋友作為贈予的方式表達情感。詩人自言他很滿足于貧窮的生活,但卻在返鄉途中并沒有找到安定的歸宿。詩人在竹林邊的小門墩上,掩上了結了薄冰的小池塘。然后他帶著琴典去賒酒,在寺廟里吟唱,送行客人去往灞陵,也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待到夜晚,月亮照耀著煙島上的客人,回憶起曾經拜訪過翠微的僧人的閑適時光。詩人思索何時能夠寫出像相如一樣的賦文,與友人一同去嵩山采集茯苓草。
這首詩的情感流露出了詩人對貧窮生活的矛盾心理,同時也展現出他對友情、鄉愁的思念和渴望。詩中運用了冬天的景物描寫,如竹邊門掩小池冰,給人一種寒冷、凄涼的感覺。同時,詩人運用自然景物,如月亮、雨島等來烘托出詩中情感的細膩和深厚。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押韻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的唐詩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