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化踏青有感 / 作者:司空圖 |
引得車回莫認恩,卻成寂寞與誰論。
到頭不是君王意,羞插垂楊更傍門。
|
|
光化踏青有感解釋: 《光化踏青有感》是唐代詩人司空圖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處境的無奈和寂寥之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引得馬車返回卻不能認出我的恩情,卻成了寂寞,又能與誰尋求慰藉。
最終的結果并非是君王的本意,我羞于在垂柳前插上花朵。
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寂寥的感受。詩中的“引得車回莫認恩”意味著詩人所受到的賞識和青睞,但卻由于一些原因而被他人忽視了。這讓詩人感到寂寞和失落,又無處尋求安慰。詩人提到“到頭不是君王意”說明他的遭遇并非是君王的本意,可能是受到了訛言或他人的陷害。最后一句“羞插垂楊更傍門”則表達了他的自卑和羞恥,不愿意繼續享受君王的青眼。
這首詩詞從詩人的角度出發,描述了自己深深的無奈和寂寥之感。詩中的景象和情感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不幸遭遇和尷尬境地的反思和憂慮。通過表現詩人的內心世界,詩詞揭示了一個有思想的文人在宦海中的無奈和自憐。同時,詩中的意境也以春天的景象為本,結合了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使詩詞更加具有藝術美感。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凝練的意境,展示了唐代文人對自己命運的理解和思考。雖然整體上表達了詩人的苦悶和無奈之情,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宦海中的爾虞我詐。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個人感受,以一種微妙而苦澀的方式展示了詩人在宦海中的心情,給人一種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