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瀼西果園四十畝 / 作者:杜甫 |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
遠游長兒子,幾地別林廬。
雜蕊紅相對,他時錦不如。
具舟將出峽,巡圃念攜鋤。
正月喧鶯末,茲辰放鹢初。
雪籬梅可折,風榭柳微舒。
托贈卿家有,因歌野興疏。
殘生逗江漢,何處狎樵漁。
|
|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瀼西果園四十畝解釋: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瀼西果園四十畝》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述的是杜甫離開巫峽時,給朋友南卿兄贈送他在瀼西的四十畝果園,并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對友誼的珍重之情。
詩詞中的苔竹、萍蓬、遠游長兒子等詞語,表現了杜甫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旅行的向往。他形容自己無定居之處,像是一片浮萍,遠游在各地,離開了自己的林廬。詩中描繪了雜蕊紅色花朵,與之相對的是將來的錦繡,暗示了對未來的憧憬。他要乘船離開巫峽,巡視自己的果園,心懷著種植和耕作的熱情。
詩中的正月喧鶯、放鹢初、雪籬梅、風榭柳等景物,展示了春天的景象。正月中,鶯鳥開始吵鬧,詩人開始放養他的鶴,雪籬的梅花可供采摘,風榭的柳樹微微舒展。杜甫將這些田園景物和自然變化與自己的心情結合起來,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贈送果園的動機,他托付給了朋友南卿兄,因為他知道朋友會善待和享用這片果園。詩人以歌唱自己的豪情壯志,表達自己在大自然中逍遙自在的生活方式,并暗示自己將在江漢之間流浪。詩意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友誼的珍視,以及對田園生活和自由自在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