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啟四年春戊申(一作歸王官次年作) / 作者:司空圖 |
亂后燒殘數架書,峰前猶自戀吾廬。
忘機漸喜逢人少,覽鏡空憐待鶴疏。
孤嶼池痕春漲滿,小闌花韻午晴初。
酣歌自適逃名久,不必門多長者車。
|
|
光啟四年春戊申(一作歸王官次年作)解釋: 《光啟四年春戊申(一作歸王官次年作)》
亂后燒殘數架書,
峰前猶自戀吾廬。
忘機漸喜逢人少,
覽鏡空憐待鶴疏。
孤嶼池痕春漲滿,
小闌花韻午晴初。
酣歌自適逃名久,
不必門多長者車。
中文譯文:
亂后燒毀了幾本書籍,
山峰前依然喜歡我的小屋。
忘卻塵世紛囂,漸漸喜歡少有人來,
在鏡中獨自欣賞著那只疏離的白鶴。
孤立的小島上池水的痕跡春水漲滿,
小小的園門里花朵的美在午后剛剛展現。
高歌暢飲自得其樂,逃離名利的束縛已久,
不必擁有多門門庭若市的車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亂世之后的景象,詩人將焦灼的時代背景和自身的心境融合在一起,表達了他對清凈和自由的向往。詩人提到亂后燒毀了幾本書籍,反映了動蕩時期文化的破壞和失去,但在這片荒涼之地,他的小屋依然屹立不倒,這象征著詩人內心對自由安寧的追求和堅持。
詩人忘卻塵世的喧囂,漸漸喜歡上了清凈少有人來的生活。他獨自觀賞著鏡中的自己,對待鶴疏離的態度心生羨慕和敬佩。這種疏離和自由的狀態成為他心靈的一種追求和寄托。
詩中的孤立的小島、池水的痕跡和園門里的花朵,都是與自然相映成趣的意象,展現了寧靜、美好和安然的意境。最后兩句寫詩人高歌暢飲,自適逃離名利的束縛已久,不再為了社會地位而憂慮,不必擁有多門門庭若市的車馬,表達了他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亂世后的一片清凈景象,詩人在其中表達了對自由和安寧生活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內心的寧靜。詩中的意象和結構都很有力地突出了詩人的感悟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