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黁公詩后(并敘) / 作者:蘇軾 |
過加祿鎮南二十五里大許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
見壁上有幅紙題詩云:滿院秋光濃欲滴,老僧倚杖青松側。
只怪高聲問不應,瞋余踏破蒼苔色。
其后題云滏水僧寶黁。
宗祥謂余,此光黃間狂僧也。
年百三十,死于熙寧十年,既死,人有見之者。
宗祥言其異事甚多。
作是詩以識之。
黁公本名清戒,俗謂之戒和尚云。
黁公昔未化,來往淮山曲。
壽逾兩甲子,氣壓諸尊宿。
但嗟濁惡世,不受龍象蹴。
我來不及見,悵望空遺躅。
霜顱隱白毫,鎖骨埋青玉。
皆云似達摩,只履還天竺。
壁間余清詩,字勢頗拔俗。
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
|
書黁公詩后(并敘)解釋: 經過加祿鎮南二十五里大許店,休息在旅店祁宗祥家。
看到墻壁上有一張紙題詩說:滿院秋光濃郁欲滴,我拄著拐杖青松側。
只怪高名聲不應,瞪著我踏破青苔色。
此后題滏水僧人寶黁。
宗祥告訴我,這光黃間狂僧人的。
年一百三十,死于熙寧十年,已經死了,有人看見的人。宗祥說這奇異的事很多。
作這首詩來認識他。
黁公原名清戒,俗稱的告誡和尚說。
黁您從前沒有變化,來往進山曲。
壽命超過兩個甲子日,氣壓諸尊宿。
只喂濁惡世,不接受龍象踢。
我來見不到,悵望空留下躅。
霜來隱藏白毛,鎖骨頭埋青玉。
都說是達摩,一只鞋還天竺。
墻上多清詩,字勢很脫俗。
為吟五字偈,一洗所有眼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