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答元素(并引) / 作者:蘇軾 |
余舊有贈元素〔詞〕云天涯同是傷流落,元素以為今日之先兆,且悲當時六客之存亡。
六客蓋張子野、劉孝叔、陳令舉、李公擇及元素與余也。
不愁春盡絮隨風,但喜丹砂入頰紅。
流落天涯先有讖,摩挲金狄會當同。
蘧蘧未必都非夢,了了方知不落空。
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將地獄等天宮。
|
|
次韻答元素(并引)解釋:
詩詞:《次韻答元素(并引)》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余舊有贈元素〔詞〕云天涯同是傷流落,
元素以為今日之先兆,且悲當時六客之存亡。
六客蓋張子野、劉孝叔、陳令舉、李公擇及元素與余也。
不愁春盡絮隨風,但喜丹砂入頰紅。
流落天涯先有讖,摩挲金狄會當同。
蘧蘧未必都非夢,了了方知不落空。
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將地獄等天宮。
中文譯文:
我曾經送給元素的《詞》,說天涯遠處的流落感同身受,
元素認為這是今天的先兆,同時悲嘆當時六位朋友的生死。
六位朋友包括張子野、劉孝叔、陳令舉、李公擇以及元素和我。
不必擔心春天結束時絮花隨風飄散,只要高興朱紅的頰上有丹砂。
流落天涯之前就有預言,撫摩金狄(指北斗星)會有相會的時刻。
模糊不清的事物未必都是夢,只有真正明了才知道不會落空。
不要因為六位朋友的生死而悲傷,已經將地獄變成了天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回答元素的贈詞時所作的回應。詩中描繪了身世流離、離散異鄉的感受,并對六位朋友的生死表示悲傷。蘇軾抒發了對于生活的不安和對友情的思念。
詩中以春天結束時絮花隨風的景象寄托了作者對于世事變遷的擔憂,但他卻能夠從朱紅的頰上的丹砂中找到一些喜悅。他認為流落天涯之前就有預兆,而且相信自己和元素最終會有相聚的時刻,這里以金狄(北斗星)來象征相會的希望。
在最后兩句中,蘇軾表達了對于現實和夢境的區別的思考。他說模糊不清的事物未必都是夢,只有真正明了才知道不會落空。這可以理解為他對于生活中種種困惑和不確定性的思考,認為只有真正理解了事物的本質,才能找到確信和不虛妄的信仰。
最后的兩句表達了蘇軾對于六位朋友生死的態度。他說不要因為六位朋友的生死而悲傷,因為他已經將地獄變成了天宮,意味著他們已經在文學藝術的境界中得到超越,超脫了塵世的痛苦。
整首詩表達了蘇軾對于生活的憂慮與喜悅、對于友情的思念與珍視,同時也體現了他對于人生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