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歸 / 作者:杜甫 |
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擊柝復烏啼。
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
南渡桂水闕舟楫,北歸秦川多鼓鼙。
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藜。
|
|
暮歸解釋:
《暮歸》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作者歸家的情景和他對生活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霜黃碧梧白鶴棲,
城上擊柝復烏啼。
客子入門月皎皎,
誰家搗練風凄凄。
南渡桂水闕舟楫,
北歸秦川多鼓鼙。
年過半百不稱意,
明日看云還杖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歸家的情景為背景,表達了他對自己生活不如意的感嘆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
詩的開頭描繪了秋天的景色,黃葉飄落,碧梧樹上有白鶴棲息。城上傳來擊柝聲和烏鴉的啼叫,給人一種寂寥的感覺。
接下來,詩人回到家中,看到明亮的月光照在門前,月色皎潔。然而,他聽到了附近有人家的搗練聲,風聲凄凄,給人一種孤寂和凄涼的感覺。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述了自己南渡和北歸的經歷。他曾經南渡到桂水,坐船過闕,北歸到秦川,聽到了許多鼓鼙聲。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經歷了許多輾轉和艱難,但最終還是回到了故鄉。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年過半百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思考。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并不如意,明天他將繼續看云,拄著藜杖。這里的“看云”可以理解為對未來的期待和思考。
整首詩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詩人歸家的情景和對生活的感慨,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活不如意的思考。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相結合,給人一種深沉而憂傷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