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公孫倉皇奉豆粥”是出自《蘇軾》創作的“豆粥”,總共“10”句,當前“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公孫倉皇奉豆粥”是出自第1句。
“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公孫倉皇奉豆粥”解釋: 這是一首充滿歷史滄桑和政治人物應對危機之景的古詩。原文出自蘇軾(1037-1101)的《豆粥》,他在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任開封府尹,當時河北滹沱河泛濫成災,嚴重影響交通和民生。 詩句中,“滹沱流澌車折軸”描繪了河流冰封,連車都可能損壞的嚴重景象。而“公孫倉皇奉豆粥”則是對朝廷官員在這種情況下應對危機的場景刻畫。公孫即開封府尹,倉皇表示慌張的樣子,奉豆粥意指慌忙中煮了一鍋紅豆粥來應付災情。 創作背景感想:蘇軾這首詩在當時反映了北宋政府面對自然災害時的應對能力和官員的責任感。同時,也體現了蘇軾個人對歷史滄桑和人生哲理的獨特見解。 評價:這句話充分展現了古詩詞的魅力——用簡潔的語言描繪出宏大或細微的歷史畫面。蘇軾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賦予了這首詩極高的文化價值。
查看完整“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公孫倉皇奉豆粥”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當前就是第一句,沒有上一句了
下一句: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公孫倉皇奉豆粥 的下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