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中父哀詞(并敘) / 作者:蘇軾 |
仁宗朝以制策登科者十五人,軾忝冒時,尚有富彥國、張安道、錢子飛、吳長文、夏公酉、陳令舉、錢醇老、王中父并軾與家弟轍,九人存焉。
其后十有五年,哭中父于密州,作詩吊之,則子飛、長文、令舉歿矣。
又八年,軾自黃州量移汝海,與中父之子沇之相遇于京口,相持而泣,則十五人者獨三人存耳,蓋安道及軾與家弟而已,嗚呼悲夫。
乃復次前韻,以遺沇之,時沇之亦以罪謫,家于錢塘云。
生芻不獨比前人,束藁端能廢謝鯤。
子達想無身后念,吾衰不復夢中論。
已知毅豹為均死,未識荊凡定孰存。
堪笑東坡癡鈍老,區區猶記刻舟痕。
|
|
王中父哀詞(并敘)解釋: 仁宗朝來控制策登科十五人,我愧冒時,還有富有彥國、張安道、錢子飛、吳長文、夏公酉、陳令舉、錢醇老、王中父親和我與我弟弟轍,九人存在。
以后十五年,哭中父親在密州,寫詩悼念的,你就會飛、長文、令發死了。
又八年,蘇軾在黃州量移你海,與中父親的兒子洗他們相遇在京口,相抱而哭,那十五人的只有三人保存了,這是安道和我與我弟弟而已,唉,可悲啊。
再次前韻,為了給洗的,當時沈的也因罪被貶,家在錢塘說。
生草不僅比以前的人,一捆柴草端能廢除謝鯤。
子達想必沒有身體后念,我已經不再夢見中論。
已經知道劉毅豹為平均死,未識荊凡定誰存在。
堪笑蘇東坡癡鈍老,我還記得刻船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