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虞城劉明府謁魏郡苗太守 / 作者:高適 |
天官蒼生望,出入承明廬。
肅肅領舊藩,皇皇降璽書。
茂宰多感激,良將復吹噓。
永懷一言合,誰謂千里疏。
對酒忽命駕,茲情何起予。
炎天晝如火,極目無行車。
長路出雷澤,浮云歸孟諸。
魏郡十萬家,歌鐘喧里閭。
傳道賢君至,閉關常晏如。
君將挹高論,定是問樵漁。
今日逢明圣,吾為陶隱居。
|
|
送虞城劉明府謁魏郡苗太守解釋: 中文譯文:
天官們期待著,他們出入承明殿。郡守領著舊藩,莊嚴地接受了皇帝的詔書。這位茂盛的宰相深感謝意,優秀的將領也在吹噓。我們永遠銘記著他們的話,誰能說他們之間隔了千里。突然間,我們被命令駕車,這種情感從何而來?炎熱的天氣就像火一樣,我們的視線無法穿過車窗。我們走過了雷澤長路,浮云回到了孟諸。魏郡有十萬戶人家,歌聲和鐘聲在里閭里響起。賢明的君主傳道而來,他經常在閉關中靜思。君主將提出高深的問題,必定會詢問樵夫和漁民。今天我們遇到了明君,我感到像陶淵明一樣隱居。
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高適為送劉明府謁見魏郡苗太守而作的。詩人借此表達了對當時政治局勢的思考和對明君的贊美。詩中描繪了天官們期待著出入承明殿,領著舊藩,接受皇帝的詔書,茂盛的宰相深感謝意,優秀的將領也在吹噓。這些人的話語和行動,讓人們永遠銘記在心。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突然被命令駕車,面對炎熱的天氣和無法穿透車窗的視線,詩人感到不安和疑惑。最終,詩人在魏郡遇到了賢明的君主,他經常在閉關中靜思,對高深的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這樣的君主,讓詩人感到像陶淵明一樣隱居。
賞析:
這首詩詞是一首以送別為主題的詩,但是表達的是對明君的贊美和對政治局勢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天官們期待著,領著舊藩,接受皇帝的詔書,茂盛的宰相深感謝意,優秀的將領也在吹噓等場景,表達了對當時政治局勢的思考。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突然被命令駕車,面對炎熱的天氣和無法穿透車窗的視線,詩人感到不安和疑惑。最終,詩人在魏郡遇到了賢明的君主,他經常在閉關中靜思,對高深的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這樣的君主,讓詩人感到像陶淵明一樣隱居。整首詩詞的語言簡潔明了,用意深刻,是一首有思想性和思想深度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