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 / 作者:高適 |
駕車出人境,避暑投僧家。
裴回龍象側,始見香林花。
讀書不及經,飲酒不勝茶。
知君悟此道,所未搜袈裟。
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則是無心地,相看唯月華。
|
|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解釋: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作者駕車出城,尋找僧侶的庇護,最終來到開善寺。在寺廟中,作者感受到了寧靜與美好的氛圍,讀書、飲酒、與僧侶交談,體驗到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詩中的“裴回龍象側,始見香林花”描繪了寺廟的壯麗景色,給人一種宏偉壯觀的感覺。作者在這里讀書,飲酒,與僧侶交流,體驗到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他認為讀書不如修行,飲酒不如品茶,認為修行才是真正的智慧之道。他贊美了陳十六的修行成果,認為他已經悟到了這一點。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修行的向往和對僧侶生活的贊美。通過與陳十六的交流,作者認識到修行的重要性,認為修行可以使人超脫塵世的紛擾,達到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駕車出人境,避暑投僧家。
裴回龍象側,始見香林花。
讀書不及經,飲酒不勝茶。
知君悟此道,所未搜袈裟。
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則是無心地,相看唯月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作者尋找僧侶庇護的經歷為主線,通過描繪寺廟的景色和與陳十六的交流,表達了作者對修行的向往和對僧侶生活的贊美。詩中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強調修行的重要性,認為修行可以使人超越物質欲望,達到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詩中的描寫手法簡潔明快,用意深遠。通過對寺廟景色的描繪,詩人展現了一種宏偉壯麗的氛圍,給人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詩人通過與陳十六的交流,認識到修行的重要性,認為修行可以使人超脫塵世的紛擾,達到內心的寧靜與自由。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修行的向往和對僧侶生活的贊美,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