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楊山人歸嵩陽 / 作者:高適 |
不到嵩陽動十年,舊時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復見,三十六峰猶眼前。
夷門二月柳條色,流鶯數聲淚沾臆。
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陽路,惟余眷眷長相憶。
|
|
送楊山人歸嵩陽解釋: 中文譯文:送楊山人返回嵩陽,在嵩陽停留不到十年,舊時的心事已經消逝。曾經的一些朋友再也見不到,而嵩陽的三十六峰卻仍然就在眼前。到了二月,夷門的柳條已經變成了翠綠色,幾聲流鶯的鳴叫令我感動得淚水濕透了我的心脾。我不會去砸井和耕田,而是希望你通過這種方式來忘記世俗的力量。山人啊,你喜歡走嵩陽的路,只有我依依不舍地長時間回憶著你。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高適送別楊山人返回嵩陽的作品。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楊山人離去的惋惜之情和對嵩陽的美好的回憶。詩中的嵩陽被描繪得十分美麗,有著三十六峰的壯麗景色,也有綠色的柳條和流鶯的鳴叫,這些美景和聲音都令詩人感動得流淚。詩人不愿意去砸井和耕田,而是希望楊山人通過這種方式來忘記世俗的力量,這顯現出詩人對嵩陽的向往和向楊山人的深情厚意。整首詩字里行間充滿了離別的傷感和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珍視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