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鶴 / 作者:蘇軾 |
此君何處不相宜,況有能言老令威。
誰識長身古君子,猶將緇布緣深衣。
|
|
竹鶴解釋:
《竹鶴》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蘇軾。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此君何處不相宜,
況有能言老令威。
誰識長身古君子,
猶將緇布緣深衣。
詩意:
這位君子無論身處何地都顯得得體端莊,更重要的是他有著能言善辯的老令威(即指古代的令官,具有威望和權威)。然而,誰能真正理解這位高大的古代君子,就像他身著深色的緇布衣一樣,他的內在和修養深不可測。
賞析:
《竹鶴》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蘇軾對古代君子的贊美和思考。詩中的“此君”指代一位高尚的君子,他無論身處何地都能適應周圍環境,表現得非常得體。這位君子還具備能言善辯的老令威,他的言辭和行為都充滿著威嚴和權威。
然而,詩中蘇軾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能真正理解這位高大的古代君子呢?盡管他的外表和言談舉止都展現出他的卓越品質,但他內在的修養和品質是深不可測的,就像他身著深色的緇布衣一樣。緇布是一種黑色的粗布,象征著素樸和低調。蘇軾通過這樣的比喻,強調了這位君子的內在修養和深邃之處,這是外表所無法完全展現的。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蘇軾對古代君子的贊美和思考。他通過描寫君子的相宜和老令威,以及隱喻緇布衣來強調君子的內在品質和修養。這種對古代君子的贊美和思考,展示了蘇軾對道德風范和高尚品質的崇敬與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