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包佶賦得天津橋 / 作者:皇甫冉 |
洛陽歲暮作征客,□□□□□□□。
相望依然一水間,相思已如千年隔。
晴煙霽景滿天津,鳳閣龍樓映水濱。
豈無朝夕軒車度,其奈相逢非所親。
鞏樹甘陵愁遠道,他鄉一望人堪老。
君報還期在早春,橋邊日日看芳草。
|
|
送包佶賦得天津橋解釋: 送包佶賦得天津橋
洛陽歲暮作征客,
□□□□□□□。
相望依然一水間,
相思已如千年隔。
晴煙霽景滿天津,
鳳閣龍樓映水濱。
豈無朝夕軒車度,
其奈相逢非所親。
鞏樹甘陵愁遠道,
他鄉一望人堪老。
君報還期在早春,
橋邊日日看芳草。
中文譯文:
洛陽歲暮,我成為了一名遠行的游客,
□□□□□□□。
我們彼此對望,仍然相距一條水的距離,
思念已經像千年隔閡般遙遠。
晴朗的煙霧和明媚的景色充滿了天津,
鳳閣和龍樓倒映在水邊。
難道沒有永夜持續的軒車往來嗎,
我們的相遇確實是陌生的。
鞏樹和甘陵讓我憂心忡忡地想起了遠道的行程,
在異鄉,望著遠方,人們變得如此蒼老。
君子曾答復我,會在早春歸來,
我每天在橋邊觀察著盛開的芳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皇甫冉創作的,描述了唐代洛陽和天津之間的隔閡和相思之情。詩人曾是洛陽的居民,但是到了歲暮之時,他被派遣到天津。詩人遠離家鄉和親人,流連于天津的美景,而暗中發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聲。前兩句中缺少一部分內容,具體意思不明。
詩中的洛陽和天津,一個在中原,一個在東北,相距很遠。兩地之間有一條江河,詩人站在此處,遠眺天津,思念之情如隔千年。晴朗的天氣中,煙霧和景色使得天津更加美麗。鳳閣和龍樓,指的是城市中的高樓大廈,倒映在江河之間,營造出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但是,盡管如此美麗的景色,卻仍然無法彌合詩人與親人間的隔閡。
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于長途旅行的辛苦和惆悵。鞏樹和甘陵都是天津地區的景點,詩人的思緒在此處停留,憂心忡忡地想起了自己遠離家鄉的行程。他感慨地說,在異鄉,人們變得蒼老而黯然神傷。詩末,詩人期待早春的到來,期待夏草翩翩的景象,期待和親人的團聚。詩人每天在天津的橋邊觀賞芳草,寄予了對親人早日歸來的期望和希冀。
這首詩詞充滿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通過描述洛陽和天津的景色和隔閡,詩人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之間的對比為主線,交織出了對故鄉和親人的無盡思念。使得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詩人內心深處的鄉愁和相思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