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廬山歌送至弘法師兼呈薛江州 / 作者:皇甫冉 |
釋子去兮訪名山,禪舟容與兮住仍前。
猿啾啾兮怨月,江渺渺兮多煙。
東林西林兮入何處,上方下方兮通石路。
連湘接楚饒桂花,事久年深無杏樹。
使君愛人兼愛山,時引雙旌萬木間。
政成人野皆不擾,遂令法侶性安閑。
|
|
廬山歌送至弘法師兼呈薛江州解釋: 《廬山歌送至弘法師兼呈薛江州》的中文譯文:
釋子去兮訪名山,
禪舟容與兮住仍前。
猿啾啾兮怨月,
江渺渺兮多煙。
東林西林兮入何處,
上方下方兮通石路。
連湘接楚饒桂花,
事久年深無杏樹。
使君愛人兼愛山,
時引雙旌萬木間。
政成人野皆不擾,
遂令法侶性安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皇甫冉創作的,是送別至弘法師前往廬山訪禪修行的詩歌。詩中描繪了弘法師去廬山訪名山的情景,表達了對他的祝福和對廬山的美景的贊美。
詩的開頭,詩人表達了釋子(即弘法師)離開的情景,乘船前往廬山,同時表達了對他的深深思念和希望他前程順利的祝福。詩人描繪了廬山的景色,猿啾啾怨月,江渺渺多煙,給人一種山靜水遠的感覺。
接著,詩人描述了廬山的景色,東林西林,上方下方通石路,描繪了廬山的壯麗景色和繁華熱鬧的景象。然后提到了湘江和楚江相連,桂花飄香,但是卻沒有杏樹,暗示廬山之美勝過湘楚之地。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弘法師的贊賞和祝福,稱他不僅愛人,也愛山,用雙旌引領在萬木之間,表示他的修行成果已經得到政府的認可,人人都尊重他的存在,法侶們也過著平靜安寧的生活。
整體上,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手法描繪了廬山的美景和弘法師的修行生活,表達了對弘法師的贊美和祝福。詩人通過山水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廬山的喜愛和仰慕之情,并將弘法師與廬山美景相結合,增加了詩的情感和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