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康判官往新安賦得江路西南永(一作劉長卿詩) / 作者:皇甫冉 |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長。
猿聲比廬霍,水色勝瀟湘。
驛樹收殘雨,漁家帶夕陽。
何須愁旅泊,使者有輝光。
|
|
送康判官往新安賦得江路西南永(一作劉長卿詩)解釋: 《送康判官往新安賦得江路西南永》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皇甫冉(一作劉長卿)。這首詩詞講述了送別康判官去新安的情景,描繪了江路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對康判官一路平安的祝福。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長。
猿聲比廬霍,水色勝瀟湘。
驛樹收殘雨,漁家帶夕陽。
何須愁旅泊,使者有輝光。
詩意:
詩詞首句“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長”,表達了詩人自己不曾去過新安一帶,不知道那里的江路有多長。此句通過暗示,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康判官的不舍。
接下來的兩句“猿聲比廬霍,水色勝瀟湘”則描繪了江路的景色優美。猿聲比作廬山和霍山的聲音,水色勝過了瀟湘的美麗,展現了江路的獨特風景。
“驛樹收殘雨,漁家帶夕陽”描繪了行人遠行的場景。驛樹收起了殘余的雨水,漁家沿江而居,夕陽照耀,給人一種寧靜和溫暖的感覺。
最后兩句“何須愁旅泊,使者有輝光”表達了詩人不希望康判官在旅途中擔憂。使者的身份尊貴,他一定會受到善待和保護。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江路的美景和送別康判官的場景,通過美麗的自然景色和溫暖的情感表達了詩人的送行之情和祝福之意。詩人用簡練而質樸的語言,憑借對江路美景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詩意和情感的境界。整首詩詞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寫山水和自然景觀的美麗之處,達到了抒發真摯情感和傳達美好祝福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