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李補闕 / 作者:皇甫冉 |
十年歸客但心傷,三徑無人已自荒。
夕宿靈臺伴煙月,晨趨建禮逐衣裳。
偶因麋鹿隨豐草,謬荷鴛鸞借末行。
縱有諫書猶未獻,春風拂地日空長。
|
|
酬李補闕解釋: 詩詞《酬李補闕》的中文譯文為:作為回報,李補闕。十年的流亡讓我深感傷心,回歸時三條小徑已經無人痕跡,荒草叢生。夜晚宿時我與煙月為伴,早晨趕去你的建禮堂,逐衣裳。偶然因為麋鹿跟隨著豐草而行,錯誤地借用鴛鸞末尾的動作。即使有諫書,我也未能呈遞出去,春風拂過大地,陽光依然長空而過。
這首詩詞是唐代皇甫冉所作,表達了詩人的歸鄉之情和自身遭遇的無奈。詩人流亡十年,終于回到了故鄉,但卻發現曾經熟悉的小徑已經無人痕跡,一片荒蕪。詩人的內心深感傷痛和孤寂。
在夜晚,詩人所宿的地方是靈臺,他只有煙月為伴。早晨,他匆匆趕去建禮堂,逐衣裳,可見詩人仍然希望能夠得到重用,再次為國家盡忠。然而,他的努力似乎是徒勞的,因為詩中提到的諫書仍未能獻上,任何努力似乎都是徒勞無功。
詩的最后兩句“春風拂地日空長”,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苦悶之情。春風吹過大地,陽光依然長空而過,詩人似乎在表達自己的遠志和無奈,他的才華和忠誠并未得以充分發揮。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流亡歸鄉的喜悅之情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在國家才能未得重用之時的無奈和憤怒之情。通過對熟悉的小徑無人痕跡的描述,詩人深感歸家之樂的凋零,內心苦悶而悲傷。全詩悲壯的筆調和對逝去時光的追憶,展示了詩人的情感世界和才華抒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