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崔使君赴壽州(一作劉長卿詩) / 作者:皇甫冉 |
列郡專城分國憂,彤幨皂蓋古諸侯。
仲華遇主年猶少,公瑾論兵位已酬。
草色青青宜建隼,蟬聲處處雜鳴騶。
千里相思如可見,淮南木落早驚秋。
|
|
送崔使君赴壽州(一作劉長卿詩)解釋: 送崔使君赴壽州(一作劉長卿詩)
列郡專城分國憂,
彤幨皂蓋古諸侯。
仲華遇主年猶少,
公瑾論兵位已酬。
草色青青宜建隼,
蟬聲處處雜鳴騶。
千里相思如可見,
淮南木落早驚秋。
譯文:
列郡各守城池以分擔國家的憂慮,
紅色馬鞍和黑色頭蓋是古代諸侯的裝飾。
仲華年輕時遇到了國君,職位還不高,
而公瑾的才能已經得到了應用和回報。
青青的草色適合訓練獵鷹,
蟬聲在每一個地方雜亂地鳴叫。
千里之外的思念仿佛可以看見,
淮南的樹木早早地落葉驚動了秋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向崔使君送行的場景和思緒。整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出現了兩位官員的不同命運。列郡各守城池以分擔國家的憂慮,而崔使君則奉命去壽州。這個對比展示了各自的責任和使命,也表達了對崔使君的祝福和對他即將承擔的責任的關切。詩中提到了古代諸侯的彤幨皂蓋裝飾,突出了崔使君身份和地位的尊貴。
接著詩人提到了仲華和公瑾,前者年輕且地位尚低,而后者則已經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并得到了回報。這里的對比又一次突出了崔使君的責任和使命。
詩中還描繪了自然的景色,如青青的草色適合訓練獵鷹,蟬聲在各處雜亂的鳴叫。這些描繪增添了自然和寧靜的氛圍,同時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季節的變化。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崔使君的深深思念和祝福。千里之外的思念仿佛可以看見,淮南的樹木早早地落葉驚動了秋天。這里的描寫把思念和秋天的變化聯系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崔使君的思念之情,同時也隱含了時間的流逝和離別的悲傷。
整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不同人物的命運和責任,并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時光的流逝表達了作者的思念和離別之情。這種表達方式使得詩的情感更加深刻和生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