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樊潤州游郡東山 / 作者:皇甫冉 |
北固多陳跡,東山復盛游。
鐃聲發大道,草色引行騶。
此地何時有,長江自古流。
頻隨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
|
同樊潤州游郡東山解釋: 《同樊潤州游郡東山》是唐代詩人皇甫冉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北固多陳跡,東山復盛游。
鐃聲發大道,草色引行騶。
此地何時有,長江自古流。
頻隨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與樊潤州一同游歷東山的情景。北固指的是北固山,這里多是歷史的痕跡和遺址;而東山則是一個繁華的游覽勝地。鐃聲在大道上響起,引導著行旅前進。草色引行騶,意味著草地的美麗吸引著乘馬行進的人。詩人表達了對這個地方的懷念,長江自古以來一直流淌著,而這個地方的美景則是何時才出現的呢?詩人常常跟隨著官府的腳步旅行,作為南方的客人,他寄居在徐州。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北固和東山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歷史沉淀和現實繁榮的思考。北固山是歷史的見證,陳跡眾多,體現了歲月留下的痕跡和記憶。而東山則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方,吸引著眾多游客。通過描述鐃聲和草色,詩人展現了東山的繁華景象,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詩人對長江的描述表達了對自然的敬仰和對歷史的追溯,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自古以來一直是生命之源。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作為南方客人的身份和對徐州的寄托。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北固和東山的景色與變遷,展示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感慨與思考。同時,通過自然景色和地理元素的描繪,詩人將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營造出一種濃厚的人文氛圍。這首詩詞既傳達了對歷史的敬畏和對自然的贊美,也抒發了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對歸屬感的思考,給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