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劉方平 / 作者:皇甫冉 |
十年不出蹊林中,一朝結(jié)束甘從戎。
嚴子持竿心寂歷,寥落荒籬遮舊宅。
終日碧湍聲自喧,暮秋黃菊花誰摘。
每望南峰如對君,昨來不見多黃云。
石徑幽人何所在,玉泉疏鐘時獨聞。
與君從來同語默,豈是悠悠但相識。
天畔三秋空復(fù)情,袖中一字無由得。
世人易合復(fù)易離,故交棄置求新知。
嘆息青青長不改,歲寒霜雪貞松枝。
|
|
寄劉方平解釋: 詩詞《寄劉方平》中文譯文:
十年不出蹊林中,
一朝結(jié)束甘從戎。
嚴子持竿心寂歷,
寥落荒籬遮舊宅。
終日碧湍聲自喧,
暮秋黃菊花誰摘。
每望南峰如對君,
昨來不見多黃云。
石徑幽人何所在,
玉泉疏鐘時獨聞。
與君從來同語默,
豈是悠悠但相識。
天畔三秋空復(fù)情,
袖中一字無由得。
世人易合復(fù)易離,
故交棄置求新知。
嘆息青青長不改,
歲寒霜雪貞松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皇甫冉寄給劉方平的一首詩,表達了詩人與友人的情誼以及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寫道,詩人十年來一直居住在蹊林中,過著清凈自由的生活。但某一天,他欽佩劉方平從軍征戰(zhàn),自愿放棄了這份寧靜的生活。詩人競?cè)桓袊@,他好友嚴子持心境單純淡泊,住在荒涼的農(nóng)舍,樹籬遮掩著他的舊宅。這一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景仰之情。
接下來,詩人寫道他整日聽著碧綠的溪水聲,又提到了被采摘的秋菊。暗含著友人忙碌的軍旅生活,與詩人相隔甚遠。然而,即便如此,詩人望著南峰的另一面,依然感覺像是在與友人對話。然而,他在近來并沒有看見過友人劉方平。這種情感上的隔膜和遠離是詩中的主題。
接下來的兩句寫到了寂寥的山徑和偶爾聽到的鐘聲,其中的幽寂隱喻著友人的長期離別。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與友人早已默契深沉,無需言語的交談。他們之間的交往并不僅僅是相識,而是真正的了解。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繼續(xù)表達了友情的價值。他說“天畔三秋空復(fù)情”,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并將友情置于永恒之中。他也提到了自己一直掌握的一句詩,表達了自己對友情的珍視。
最后,詩人抱怨了世人的浮躁和易于舍棄友情。他嘆息人情世故一直不變,忠誠強如松枝經(jīng)得住寒霜的考驗。
總體而言,這首詩表達了對友情深沉的思念和珍視。通過描寫友人的離別和自己內(nèi)心的不安,詩人表達了友情的持久和質(zhì)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