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臂痛謁告作三絕句示四君子 / 作者:蘇軾 |
公退清閑如致仕,酒余歡適似還鄉。
不妨更有安心病,臥看縈簾一炷香。
心有何求遣病安,年來古井不生瀾。
只愁戲瓦閑童子,卻作泠泠一水看。
小閣低窗臥晏溫,了然非默亦非言。
維摩示病吾真病,誰識東坡不二門。
|
|
臂痛謁告作三絕句示四君子解釋:
《臂痛謁告作三絕句示四君子》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公退清閑如致仕,
酒余歡適似還鄉。
不妨更有安心病,
臥看縈簾一炷香。
心有何求遣病安,
年來古井不生瀾。
只愁戲瓦閑童子,
卻作泠泠一水看。
小閣低窗臥晏溫,
了然非默亦非言。
維摩示病吾真病,
誰識東坡不二門。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在退隱之后的心境和感慨。下面是對詩意和賞析的分析:
詩的前兩句寫出蘇軾退隱之后的寧靜和自在,他退隱后過上了清閑的生活,與當初官場的忙碌相比,仿佛回到故鄉一般。酒余歡適似還鄉,蘇軾在閑暇之余,喝酒歡樂,心情愉悅,仿佛回到了故鄉的鄉間歡慶之中。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蘇軾內心的病痛和追求安寧的愿望。他說不妨更有安心病,這里的安心病指的是內心的病痛,也可以理解為他內心的煩憂和不安。臥看縈簾一炷香,他在床上躺著,看著縈繞的窗簾,燃著一炷香,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平靜。
詩的后兩句寫出了蘇軾對于自己內心追求的無奈和困擾。他問心中有何求遣病安,多年來他的內心病痛無法舒解,就像古井不生波瀾一樣。只愁戲瓦閑童子,卻作泠泠一水看,他感到困擾的是自己像個調皮閑散的孩童,卻只能默默地注視著清澈的水流,無法擺脫內心的困擾。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的心境和獨特的悟性。小閣低窗臥晏溫,這里描寫了他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但他并非默默無言,而是心中了然于此,不言不語。維摩示病吾真病,誰識東坡不二門,蘇軾借維摩詰問病痛真相的典故,表達了自己內心真實的病痛,但又感到無人能夠真正理解他獨特的心境和見解。
這首詩詞通過對蘇軾退隱生活的描寫,表達了他內心的病痛和追求安寧的愿望,同時也展現出他的獨立思考和超脫世俗的悟性。詩中運用了對比和典故,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