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普門上人(一作皇甫曾詩,題下有還陽羨三字) / 作者:皇甫冉 |
花宮難久別,道者憶千燈。
殘雪入林路,深山歸寺僧。
日光依嫩草,泉響滴春冰。
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
|
|
送普門上人(一作皇甫曾詩,題下有還陽羨三字)解釋: 《送普門上人(一作皇甫曾詩,題下有還陽羨三字)》是唐代皇甫冉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送別普門上人為主題,表達了對禪宗修行者的思念和對佛法境界的贊嘆。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花宮難久別,
道者憶千燈。
殘雪入林路,
深山歸寺僧。
日光依嫩草,
泉響滴春冰。
何用求方便,
看心是一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送別普門上人的場景。首先,詩人表達了在花宮中與普門上人的別離之感。由于修行者常常離去,與他們長久相處的機會并不多,這種別離的感覺顯得格外珍貴。其次,詩人回憶起普門上人修行的場景,想到他曾點燃的千盞燈火,這是對他對佛法的思念之情的表達。然后,詩人描繪了殘雪覆蓋的山路,描繪了圣潔幽靜的寺院歸宿。林中的殘雪給人一種清新寂靜的感覺,與禪宗修行者的歸宿相契合。接著,詩人將目光聚焦在春光草木上,日光照耀嫩草,泉水滴落在春天的冰塊上發(fā)出聲響。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清凈幽靜生活的向往。最后,詩人以“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作為結(jié)尾。這句話表達了修行的真諦,指出不必追求世俗的方便與功效,而是應(yīng)該注重內(nèi)心的修煉,去看清自己的心性,這才是一乘佛法的境界。
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對人與自然的描繪,表達了對禪修者的思念和對修行境界的贊美。詩中融入了對自然的描繪,突出了禪修者求心靜的追求,同時也傳達了修行的真諦。整體上流暢自然,意蘊深沉,給人以心靈的觸動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