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潯陽趙校書 / 作者:趙嘏 |
簾下秋江夜影空,移樓人在月明中。
不將行止問朝列,唯脫衣裳與釣翁。
幾處別巢悲去燕,十年回首送歸鴻。
那應更結廬山社,見說心閑勝遠公。
|
|
寄潯陽趙校書解釋: 《寄潯陽趙校書》是唐代趙嘏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簾下秋江夜影空,
移樓人在月明中。
不將行止問朝列,
唯脫衣裳與釣翁。
幾處別巢悲去燕,
十年回首送歸鴻。
那應更結廬山社,
見說心閑勝遠公。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色,詩人趙嘏寄給潯陽的校書。在簾下,秋江的夜色顯得空曠無人。只有詩人自己在明亮的月光中移動樓閣。詩人并不關心朝廷中的行列和身份,只是像釣翁那樣脫下衣裳,專心致志地垂釣。
詩人回首過去,思念著曾經的別巢場景,感嘆飛燕已經離去,十年過去了,只能目送歸鴻。然后他提到了結廬山社的事情,希望自己能夠像廬山的隱士一樣,過上閑適寧靜的生活。他認為心境的寧靜比遠離塵囂的隱士更加可貴。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夜晚的江景以及詩人的心境,表達了對寧靜、自由的追求。詩中的江景暗示了廣闊無垠的心靈空間,詩人仿佛置身于寧靜的自然環境中,遠離紛擾的塵世。他與釣翁一樣,只關注自己內心的冥想和垂釣的樂趣,對社會地位和功名并不關注。
詩人回首過去,感慨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離合,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離別的思念之情。然而,他并不對過去的事物過于留戀,而是希望能夠在廬山結廬,過上寧靜閑適的生活。這里的廬山社指的是隱士的居所,象征了遠離塵囂的寧靜環境。詩人認為內心的寧靜比隱士的生活更為珍貴,這體現了他對心靈自由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相結合的手法,傳達了詩人追求寧靜自由的心境。同時,詩中蘊含著對人生、時光和社會的思考,展現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由、超脫世俗的精神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