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曲歌辭·昔昔鹽·驚魂同夜鵲 / 作者:趙嘏 |
萬里無人見,眾情難與論。
思君常入夢,同鵲屢驚魂。
孤寢紅羅帳,雙啼玉箸痕。
妾心甘自保,豈復暫忘恩。
|
|
雜曲歌辭·昔昔鹽·驚魂同夜鵲解釋: 《雜曲歌辭·昔昔鹽·驚魂同夜鵲》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趙嘏所作,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里無人見,眾情難與論。
思君常入夢,同鵲屢驚魂。
孤寢紅羅帳,雙啼玉箸痕。
妾心甘自保,豈復暫忘恩。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念之情和對奢華生活的厭倦感。詩中以詩人與愛人分隔千里,無法見到一面的情形,表達了萬里之遙的距離無法滿足彼此之間真摯的情感。詩人深知人情難以言表,無法將內心的思念與眾人共享。同時,詩人還描繪了自己常常夢見心愛的人,然而這些夢境卻經常被鳥魂的聲音打斷,暗示了詩人內心飽受驚嚇與苦痛。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作為妾室的自覺,雖然心存感激,但并不會忘記與心愛的人之間的恩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現了詩人內心世界的孤寂和對愛情的思念之情。首句“萬里無人見,眾情難與論”表達了彼此之間遙遠的距離,而眾人也很難理解和分享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接著,通過“思君常入夢,同鵲屢驚魂”的描寫,詩人將自己與心愛之人在夢中相聚的情景與鵲鳥的鳴叫聲相對照,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心靈的痛苦和悲傷。最后兩句則展示了詩人作為妾室所扮演的角色,她的心甘情愿和感激是顯而易見的,但她同樣無法忘記與心愛之人之間的恩情。整首詩運用樸素的語言和凄涼的意境,將愛情的苦痛和隔絕之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給讀者帶來一種深情而又憂傷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