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裴延翰下第歸覲滁州 / 作者:趙嘏 |
失意何曾恨解攜,問安歸去秣陵西。
郡斜楊柳春風岸,山映樓臺明月溪。
江上詩書懸素業,日邊門戶倚丹梯。
一枝攀折回頭是,莫向清秋惜馬蹄。
|
|
送裴延翰下第歸覲滁州解釋: 送裴延翰下第歸覲滁州
失意何曾恨解攜,
問安歸去秣陵西。
郡斜楊柳春風岸,
山映樓臺明月溪。
江上詩書懸素業,
日邊門戶倚丹梯。
一枝攀折回頭是,
莫向清秋惜馬蹄。
中文譯文:
送裴延翰下第歸覲滁州
失意何曾恨解攜,
心情失意為何要恨別離,
問安歸去秣陵西。
向他詢問安好,去秣陵的路上西行。
郡斜楊柳春風岸,
郡城斜倚楊柳,春風拂過岸邊。
山映樓臺明月溪。
山巒與樓臺相映,明亮的月光灑在溪水上。
江上詩書懸素業,
江上掛著詩文和讀書之余產生的素業成果,
日邊門戶倚丹梯。
門戶倚靠在紅梯旁邊,日光透過。
一枝攀折回頭是,
攀折一枝花回頭再看,
莫向清秋惜馬蹄。
不要對于清秋美景執著不舍,這樣會錯過短暫而美麗的時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趙嘏寫給裴延翰的送別詩。詩人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別離時的心情和對于美好事物的贊美。
詩的前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他認為自己失意并不是因為他們要分離,而是因為心情不佳。接下來,詩人對于秣陵和滁州的美景進行了描繪。他描述了在春風中搖曳的楊柳和山水之間樓臺的映照。通過這些描繪,詩人展現了美好的自然景觀,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對于這些美景的留戀。
詩的后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于裴延翰的勉勵和祝福。他告訴裴延翰不要對于美景執著不舍,因為美景只是暫時的,珍惜眼前的時光更加重要。這可能是對裴延翰追求功名的勸告,告訴他不要迷失在名利的追逐中,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整首詩字正腔圓,意境清新,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情故事相結合的美好圖景。通過描繪美麗的自然景觀和人情故事,詩人表達了珍惜眼前時光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主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