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新安后途中寄盧中丞二首 / 作者:趙嘏 |
樓上風流庾使君,笙歌曾醉此中聞。
目前已是陵陽路,回首叢山滿眼云。
晚樹蕭蕭促織愁,風簾似水滿床秋。
千山不礙笙歌月,誰伴羊公上夜樓。
|
|
發新安后途中寄盧中丞二首解釋: 詩詞中文譯文:
《發新安后途中寄盧中丞二首》
樓上的風流庾使君,
笙歌曾經在這里醉過。
現在我已經走到陵陽路,
回頭望去,滿眼都是云。
晚上,樹林里的聲音嚶嚶,
加快了我編織愁思的步伐。
風簾像水,漫滿了秋天的床,
千山也不能擋住笙歌和月光。
誰能作伴,和羊公一起上夜樓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趙嘏在旅途中寄給盧中丞的,描述了他在路上對新安庾使君的思念和對景色的感受。
詩的前半部分描繪了庾使君風流豪放、以笙歌醉樂為樂的行為,通過描述庾使君在樓上歡樂的場景,表達了趙嘏對他的思念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趙嘏行進過程中看到的景色。他已經走到了陵陽路,在回頭看的時候,滿眼都是云,形容了景色的美麗和壯觀。
晚上,樹林里的聲音嚶嚶作響,加快了趙嘏思念之情的步伐,同時也表達了他的寂寞和憂愁。
風簾像水,滿床都是秋天的景色,這是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也暗示了他內心的孤寂和沉思。
盡管千山隔開了他和笙歌以及月光,但這并不能阻擋他的思念和對美好的向往。詩中以羊公為代表,暗示了詩人希望能有一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欣賞美景。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展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情感和對美景的贊美,流露出對逝去的快樂時光和對未來的期盼與向往,并通過詩中的人物形象和景色描繪,傳達了作者對友誼和歡樂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