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中寺居 / 作者:趙嘏 |
遲客疏林下,斜溪小艇通。
野橋連寺月,高竹半樓風。
水靜魚吹浪,枝閑鳥下空。
數峰相向綠,日夕郡城東。
|
|
越中寺居解釋: 《越中寺居》是唐代詩人趙嘏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越中寺居的清幽生活,借景抒發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平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詩中寫道,詩人遲遲地來到了寺廟中,疏林下、斜溪旁,可以坐在小艇上通航。在寺廟的野橋上,月色映照著山川景色,高竹叢半掩的樓閣中,微風輕拂著竹葉。水面靜謐平靜,魚兒悠閑地吹動水浪,枝條間鳥兒自由地飛落。遠處數座山峰綠意盎然,猶如相互對視一般,日出和日落的時候都在東方的郡城上。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遲客疏林下,
朝延萬里山。
遲遲遷客來到了疏雜的林下,
朝延著一座萬里之遙的山巒。
斜溪小艇通,
向我水面翻。
斜著的溪流讓小艇暢通無阻,
沿著水面向我駛來。
野橋連寺月,
岸邊連白波。
野橋和寺廟借著月光相連,
岸邊的白浪也如連綿不斷。
高竹半樓風,
輕拂我雙蓬。
高高的竹叢掩映著一半的樓閣,
輕風拂動我身上的衣帆。
水靜魚吹浪,
枝閑鳥下空。
水面平靜,魚兒吹動著水波,
枝條間空空地下著鳥。
數峰相向綠,
日夕郡城東。
遠處的山峰綠意盎然,
可在日出和日落時看見東方的郡城。
這首詩以寧靜、淡泊的筆墨,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他遠離喧囂的城市,來到了寺廟深處,享受著大自然的美景,沉浸于自然的寧靜之中。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由自在、恬靜安詳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時,詩人也將自然景色與人生哲理相結合,傳達了對平淡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詩以恬靜、美好的景色為背景,將自然景觀與心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給人留下了淡泊清靜、寧靜深遠的藝術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