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浴日亭(在南海廟前·) / 作者:蘇軾 |
劍氣崢嶸夜插天,瑞光明滅到黃灣。
坐看旸谷浮金暈,遙想錢塘涌雪山。
已覺蒼涼蘇病骨,更煩沆瀣洗衰顏。
忽驚鳥動行人起,飛上千峰紫翠間。
|
|
浴日亭(在南海廟前·)解釋:
《浴日亭(在南海廟前·)》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劍氣崢嶸夜插天,
瑞光明滅到黃灣。
坐看旸谷浮金暈,
遙想錢塘涌雪山。
已覺蒼涼蘇病骨,
更煩沆瀣洗衰顏。
忽驚鳥動行人起,
飛上千峰紫翠間。
詩意:
這首詩以浴日亭為背景,表達了蘇軾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描繪了夜晚劍氣崢嶸沖天,瑞光閃爍至黃灣的壯麗景象。蘇軾坐在亭中,看著旸谷上升起的金色光暈,遙想遠處的錢塘江上涌動著如雪山般的浪潮。他感到自己的身體已經蒼涼疲憊,面容也因歲月的流轉而顯得憔悴。突然聽到鳥兒的鳴叫和行人的喧嘩,鳥兒飛向千峰間的紫翠之中。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并通過自然景觀的變化抒發了對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劍氣崢嶸、瑞光明滅的描繪,展現了壯麗奇妙的自然景象,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通過旸谷浮金暈和錢塘涌雪山的形象描寫,蘇軾傳達了自然的壯麗與氣勢,以及自然與人類的聯系。詩中的蒼涼病骨和沆瀣洗衰顏,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現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苦難的領悟。最后,鳥兒的驚動和行人的起身,揭示了生活的喧囂和繁忙,與自然的寧靜與壯美形成鮮明對比,也使得詩歌更具生動感和對比效果。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感悟和才華。它將自然與人生相結合,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給讀者帶來審美上的享受和思考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