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 / 作者:方干 |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
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
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
|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解釋: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方干。詩人在夏日登上靈隱寺后峰,感嘆這里沒有酷暑的困擾。詩人描述了夏日登山的情景,表達了自己的感嘆和贊美。
詩詞的中文譯文:
夏日登上靈隱寺后峰,
夏日的絕頂無煩暑,
登上山顛在三伏天中。
藤蘿深處難透露陽光,
高大的樹木更含風。
山峰疊疊在云霞間,
山川傾瀉向東方。
誰知道這個時刻的興起,
與古人并不相同。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夏日登山的場景,詩人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給讀者展示了靈隱寺后峰的美麗景色。詩人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山峰和樹木的壯麗景象,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詩人通過描述藤蘿難透日和川傾世界東的景觀,強調了這個地方與眾不同的美麗。
整首詩富有寫意和抒懷之情,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現實的反思。詩中每個字詞都猶如一個畫筆,勾勒出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色,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的心境和情感。
此詩的詩意在于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美的追求和對于現實的思考。作者以登山之行為線索,將讀者帶入到一個美麗而平靜的世界,借此來抒發自己的情懷和對于人生的思索。
此詩的賞析在于描繪了山峰和樹木的壯麗景象,同時也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詩中承載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思考的深意,通過對大自然的描寫和描述,讓讀者產生共鳴和對美的感悟。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壯麗,給人一種舒適和寧靜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