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次錢塘 / 作者:方干 |
此地似鄉(xiāng)國,堪為朝夕吟。
云藏吳相廟,樹引越山禽。
潮落海人散,鐘遲秋寺深。
我來無舊識,誰見寂寥心。
|
|
旅次錢塘解釋: 《旅次錢塘》是唐代詩人方干的作品,描述了作者在錢塘的旅行所感所想。
中文譯文:
這個地方像我的故鄉(xiāng),
適合在這里默默吟唱。
云彩掩蓋了吳相廟,
樹木引來了越山的鳥鳴。
潮水退去,海邊的人散開,
鐘聲遲遲,秋日的寺廟深幽。
我來到這里,沒有熟悉的人,
誰能看見我內(nèi)心的寂寥。
詩意:
《旅次錢塘》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心情。詩中的錢塘被作者視為一個親近的地方,仿佛是自己的故鄉(xiāng)。作者把自己比作孤獨(dú)的吟唱者,充滿了對這個地方的留戀之情。同時,描繪了錢塘的美景,如云霧籠罩下的吳相廟,以及美麗的越山鳥鳴。然而,詩中還描繪了寂寥和孤獨(dú)的心情,潮水退去,海邊人散,鐘聲遲遲,秋天的寺廟更顯得幽深,這些景象都為作者的孤獨(dú)心境增添了一層寂寥之感。
賞析:
《旅次錢塘》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錢塘旅行時的感受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景色描寫自然流暢,娓娓道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人通過對寂寥和孤獨(dú)的描繪,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旅行時的內(nèi)心體驗(yàn),增添了詩的情感色彩。整首詩語言簡練,樸實(shí)而富有感染力,傳達(dá)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詩人旅行時的孤獨(dú)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