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 / 作者:方干 |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
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fēng)。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
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
|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解釋: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
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fēng)。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
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譯文:
夏日登上靈隱寺的后峰
山頂無烈日的炎熱,我登上了夏天的三個(gè)酷暑。
茂密的藤蔓難以穿透陽光,高大的喬木更是吹著微風(fēng)。
山與云霞融合在一起,河水流向遙遠(yuǎn)的東方。
誰能知道,此刻的興致,與古人并不相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夏天登上靈隱寺后峰的場景,表現(xiàn)出一種逍遙、清涼的感覺。盡管是夏季,但山頂無烈日的炎熱,讓人感到舒適;藤蔓和喬木的茂密使陽光難以透過,給人一種陰涼的感覺;山與云霞的交錯(cuò),以及河水流向東方,給人一種廣闊壯麗的感覺。最后兩句表達(dá)了作者獨(dú)自登山的心情,感嘆自己的心境與古人不同,體現(xiàn)了獨(dú)立自主的個(gè)性。整首詩以簡潔、淡泊、自然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展示了作者的獨(dú)立意識(shí)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