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答邦直、子由五首 / 作者:蘇軾 |
君雖為我此遲留,別後凄涼我已憂。
不見便同千里遠,退歸終作十年游。
恨無揚子一區(qū)宅,懶臥元龍百尺樓。
聞道鵷鸞滿臺閣,綱羅應不到沙鷗。
|
|
次答邦直、子由五首解釋:
詩詞:《次答邦直、子由五首》
君雖為我此遲留,
別後凄涼我已憂。
不見便同千里遠,
退歸終作十年游。
恨無揚子一區(qū)宅,
懶臥元龍百尺樓。
聞道鵷鸞滿臺閣,
綱羅應不到沙鷗。
中文譯文:
盡管君為了我而延遲離去,
分別后的凄涼已使我憂愁。
不見你,就像相隔千里遠,
回歸之際已是十年的漫游。
遺憾沒有那揚子江邊的一所宅院,
懶散地躺在元龍百尺樓上。
聽說鵷鸞(指高官顯貴)滿臺閣,
綱羅(指官員)應該到不了海鷗的地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寫給邦直和子由的回信,全詩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時光流轉的感慨之情。詩人雖然感慨君主為了他而延遲離去,但他也明白分別后的凄涼與憂愁已經降臨。作者感嘆即使沒有親眼見到,千里之遙也同樣遙遠,而歸來時已是十年過去,經歷了漫長的旅途。
在詩中,蘇軾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留戀之情。他遺憾沒有擁有揚子江畔的一所宅院,只能懶散地躺在高樓上。他聽說高官顯貴們已經滿足于臺閣之位,而他自己的官職卻無法達到那種高度,就像沙鷗無法飛到綱羅所在的地方一樣。
整首詩給人一種離別之情和對過去的懷念,同時也展示了蘇軾對官場的失望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通過對景物和比喻的描繪,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時也引發(fā)了讀者對人生變遷和官場現實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