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角 / 作者:方干 |
畫角吹殘月,寒聲發戍樓。
立霜嘶馬怨,攢磧泣兵愁。
燕雁鳴云畔,胡風冷草頭。
罷聞三會后,天迥曉星流。
|
|
曉角解釋: 《曉角》是唐代詩人方干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戍樓上寒冷的清晨,畫角吹響,寒冷的聲音回蕩在寒冷的空氣中。一位騎馬的軍人看到了霜降的痕跡,他的馬叫起來,似乎有著無盡的悲傷。整個地方的空氣中彌漫著悲傷和愁苦的情緒。燕雁在云端中鳴叫,胡風吹來冷得草頭發僵。方干在這篇詩中表達了對戰爭的憂慮和對戰爭引起的破壞與傷害的反思。
中文譯文:
畫角吹殘月,
寒聲發戍樓。
立霜嘶馬怨,
攢磧泣兵愁。
燕雁鳴云畔,
胡風冷草頭。
罷聞三會后,
天迥曉星流。
詩意和賞析:
《曉角》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描繪,帶給讀者寒冷和悲傷的感覺。畫角吹響,寒冷的聲音在靜謐的清晨彌漫開來,戍樓上的守衛們在遙遠的曙光中吹響了角,警示著寒夜的結束和新的一天的開始。然而這寒冷的清晨中傳來了一匹馬的呼嘶,仿佛在述說著戰爭帶來的悲哀和無盡的憂傷。整個地方彌漫著悲傷和愁苦的情緒,給人以沉重的壓迫感。燕雁在云端中鳴叫,胡風吹來冷得草頭發僵,凸顯了戰爭帶來的冰冷和無情。詩的最后兩句“罷聞三會后,天迥曉星流”,表達了對戰爭的反思和痛惜。戰爭結束后,星光重新顯露出來,天空變得遼闊而寧靜,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戰爭的犧牲之上的。
整個詩的氛圍營造得非常成功,通過聲音、景象和氣氛的描繪,把讀者帶入到了寒冷和悲哀的戰爭現場,引發對戰爭的反思和揣摩。通過詩中意象的運用,方干抒發了對戰爭的憂慮和對戰爭引起的破壞與傷害的反思,表達了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爭的警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