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卓山人畫水 / 作者:方干 |
常聞畫石不畫水,畫水至難君得名。
海色未將藍汁染,筆鋒猶傍墨花行。
散吞高下應無岸,斜蹙東南勢欲傾。
坐久神迷不能決,卻疑身在小蓬瀛。
|
|
盧卓山人畫水解釋: 《盧卓山人畫水》是唐代詩人方干所作的一首詩。詩人在描述盧卓山人畫水時表示,常聽說畫山容易,而畫水則極難,但盧卓山人卻能夠成名于畫水之道。詩人進一步描繪了盧卓山人畫水時的情景,他的筆鋒像是緊貼在墨花上行走一樣。水景寬廣無邊,筆觸無法逐一描繪,而山勢又斜倚向東南,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傾斜。詩人長時間的坐觀使他迷失了自己,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置身于小蓬瀛之中。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盧卓山人畫水為主題,表達了畫家在描繪水景時的艱辛和卓越的才能。詩中的水景被表現為廣闊壯觀,而山勢則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崩塌傾斜,詩人無法決定如何表達這種氣勢。詩人同時也借此表達了自己被畫面吸引并迷失的心理狀態。
賞析:
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描繪盧卓山人畫水的情景,展現了水景的廣闊壯麗和山勢的勢不可擋。詩中的筆觸靈活流暢,頗具意境。同時,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的心理狀態,強調了畫家創作時對于藝術的迷戀和對于創作中的難題的思考。整首詩以樸實、自然的語言,將盧卓山人的畫水之功展現得酣暢淋漓,給人以視覺和心靈上的愉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