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中寄薛郎中 / 作者:方干 |
野禽未覺巢枝仄,稚子先憂徑竹摧。
半夜忽明非月午,前庭旋釋被春催。
碎花若入樽中去,清氣應歸筆底來。
深擁紅爐聽仙樂,忍教愁坐畫寒灰。
|
|
雪中寄薛郎中解釋: 雪中寄薛郎中
野禽未覺巢枝仄,
稚子先憂徑竹摧。
半夜忽明非月午,
前庭旋釋被春催。
碎花若入樽中去,
清氣應歸筆底來。
深擁紅爐聽仙樂,
忍教愁坐畫寒灰。
譯文:
野禽還未意識到巢枝被壓彎,
此刻兒童卻已憂慮起蜿蜒的竹徑。
深夜之時,忽然顯亮,非是月光,
庭院中離別的春天催促著我起身。
花瓣被風吹散如同倒入酒杯之中,
清新的氣息必然會回歸筆底。
深情地擁著紅爐,傾聽仙樂,
怎能讓憂愁坐在畫灰中。
詩意:
《雪中寄薛郎中》是唐代詩人方干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嚴冬臘月的雪夜,寄托了詩人對快樂和希望的向往。
詩首寫到野禽感受不到巢枝的壓彎,意味著它們還未覺察到外界的嚴寒和艱難。而稚子則提前擔憂起蜿蜒曲折的竹徑,展現了年幼心靈的敏感和脆弱。
接著詩人描寫了半夜忽然明亮,但明亮的光芒非是月亮的,而是春天迫不及待地向我要求行動,告別寒冷的冬天。這里,詩人通過春催的手法,表達了對溫暖和希望的渴望。
最后兩句詩寫到花瓣碎裂的樣子就好像被倒入酒杯之中,喚起了清新的氣息,更象征喜悅逐漸回歸到詩人的筆底。詩人深情地擁著紅爐,沉浸在仙樂的美妙之中,不愿讓憂愁沉湎于灰燼的畫面。
賞析:
這首詩通過雪夜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于快樂和希望的向往。詩人運用巧妙的比喻手法,將自然景物與內心感受相聯系,使詩詞具有鮮明的意象和情感共鳴。
詩中描繪了野禽、竹摧、被春催等意象,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同時,詩人通過在雪夜的背景下,展示了孤獨、痛苦和迷茫。然而,在寒冷的世界里,詩人仍然能夠寄托希望,表達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整首詩以簡潔的筆墨,傳遞出跨越寒冷和痛苦,尋求溫暖和快樂的情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中的意象和寓意可以引發讀者對人生、希望和堅持的深入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