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松石 / 作者:方干 |
三世精能舉世無,筆端狼藉見功夫。
添來勢逸陰崖黑,潑處痕輕灌木枯。
垂地寒云吞大漠,過江春雨入全吳。
蘭堂坐久心彌惑,不道山川是畫圖。
|
|
水墨松石解釋: 《水墨松石》是唐代方干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方干的繪畫才華以及對于山川風(fēng)景描繪的精湛技藝。
詩中使用了水墨的比喻,將方干的繪畫才能形容為水墨的魅力。詩人表示,方干的繪畫技藝高超,世間難以尋覓到與之相當(dāng)?shù)乃囆g(shù)才華。他的筆端上涂抹的墨色猶如一場混亂,但其中所見到的功夫卻是無與倫比的。
在詩中,陰崖和灌木枯木被比喻為方干涂抹墨色的痕跡。墨色輕輕地灑落在黑暗的陰崖上,灌木也因為墨的寬容而枯死。這種墨色的修飾使得景色更加優(yōu)雅而宜人。
詩人以垂地的寒云吞噬著大漠,以春雨滋潤全吳的形象,表達了方干繪畫技藝的廣泛受眾和深遠的影響。他的繪畫作品無論是在山川還是在江河畔都能得到高度贊譽和欣賞。
最后一句“不道山川是畫圖”,表明方干長期坐在蘭堂內(nèi)繪畫,心中的疑惑漸漸增多。他開始懷疑自己的畫圖是否能夠準確地表達山川的真實風(fēng)貌。這一句也可以解讀為藝術(shù)家永遠都在追求更高的藝術(shù)境界,總覺得自己的作品還有可以提升的空間。
整首詩以墨色的修飾和意境描繪為主線,展現(xiàn)了方干在繪畫藝術(shù)方面的造詣和情感表達。通過對山川風(fēng)景的描繪,詩人成功地表達了方干的繪畫才華和追求藝術(shù)境界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