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道人歸舊巖 / 作者:方干 |
舊巖終副卻歸期,巖下有人應識師。
目睹嬰孩成老叟,手栽松柏有枯枝。
前山低校無多地,東海淺于初去時。
若把古今相比類,姓丁仙鶴亦如斯。
|
|
送道人歸舊巖解釋: 《送道人歸舊巖》是唐代方干的一首詩。詩人描述了一個山中道士返回他曾經修行的舊巖的情景。
詩人說,舊巖終于到了歸期,早就在巖下有人等待著他的歸來。詩人看到了他從嬰兒變成了老人,他曾經種植的松柏也長出了枯枝。盡管前山的地勢較低,東海也比他初次離開時更加淺,但是他依舊選擇了回到這個地方。詩人認為,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這種姓丁的道士就像仙鶴一樣,永遠守護著這片山岳。
這首詩表達了對道士返璞歸真的贊美之情。詩人通過描繪道士的歸來,贊美了他堅守初心的品質。詩中的舊巖,松柏,山川和東海等元素都與自然有關,展示了道士與大自然的緊密聯系。通過對比詩人描繪了古今相比道士的堅守和永恒不變的品質,以及大自然的永恒不變和回歸之美。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對于道士返璞歸真的贊美之情。詩人通過描繪道士的歸來,贊美了他堅守初心的品質。詩中的舊巖,松柏,山川和東海等元素都與自然有關,展示了道士與大自然的緊密聯系。通過對比,詩人描繪了古今相比道士的堅守和永恒不變的品質,以及大自然的永恒不變和回歸之美。
賞析:
《送道人歸舊巖》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道士歸來的景象,通過這幅景象表達了對道士堅守初心和返璞歸真的贊美之情。詩人通過對比修道人的成長和大自然的永恒,展示了道士的精神力量和堅毅不拔的品質。詩中的山巖、松柏和海洋等自然元素,更增添了詩意的意境,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整首詩以輕松明快之言脫穎而出,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詩表達了對于道士返璞歸真的贊美之情,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