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湖西島言事寄陶校書 / 作者:方干 |
樵獵兩三戶,凋疏是近鄰。
風雷前壑雨,花木后巖春。
文字不得力,桑麻難救貧。
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漁人。
未必圣明代,長將云水親。
知音不延薦,何路出泥塵。
|
|
鏡湖西島言事寄陶校書解釋: 《鏡湖西島言事寄陶校書》是唐代詩人方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分析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樵獵只有兩三戶,遠離塵囂近鄰居。
風雷前路有雨打,花木后山春意濃。
文章不得力量大,桑麻難以解救貧苦。
山上的鳥兒欺凌孩子,夜晚的犬吠捕魚人。
未必要讓圣明統治,常愿和云水為親戚。
知音未能推薦引,如何脫離泥土塵埃。
詩意:
這首詩以鏡湖西島為背景,描述了一位平民樵夫的生活。他只有兩三家鄰居,遠離喧囂的城市。詩中描繪了島上的自然景觀,包括前面山上的風暴和雨水,后面山上的花木和春光。作者用巧妙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和變化。
詩中也展現了作者思考社會現象的一些觀點。詩中提到,文采不得力,而貧困無法依靠種植桑麻來解救。山上的鳥兒欺負孩子,夜晚的狗吠聲打擾了捕魚人。作者反思了社會現象,并暗示人們應該弘揚正義和尊重他人。最后,作者表達了與云水為親戚的愿望,寄托了對天下安定和良好社會關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是一首表現自然景觀和批判社會現象的作品。通過描繪鏡湖西島的自然景色、生活瑣事和社會現象,詩人展示了自己才情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詩中使用了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寫,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詩中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社會現象的關注,也暗示了人們應該注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通過批判社會現象,詩人表達了對社會正義和道德的追求。整首詩意境清新自然,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和社會的深刻觸動,展現了他對美的追求和對社會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