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言事寄贈蘇判官 / 作者:方干 |
寸心似火頻求薦,兩鬢如霜始息機。
隔岸雞鳴春耨去,鄰家犬吠夜漁歸。
倚松長嘯成疏拙,拂石欹眠絕是非。
執爨縱曾炊橡實,紉針曾解補荷衣。
常憑早月來張燭,亦假清風為掩扉。
多是元瑜憐野賤,時回車馬發光輝。
|
|
山中言事寄贈蘇判官解釋: 山中言事寄贈蘇判官
寸心似火頻求薦,
兩鬢如霜始息機。
隔岸雞鳴春耨去,
鄰家犬吠夜漁歸。
倚松長嘯成疏拙,
拂石欹眠絕是非。
執爨縱曾炊橡實,
紉針曾解補荷衣。
常憑早月來張燭,
亦假清風為掩扉。
多是元瑜憐野賤,
時回車馬發光輝。
中文譯文:
在山中書信寄給蘇判官
心中焦急地頻繁地請求薦舉,
兩鬢如霜終于得到了安寧。
河對岸的雞鳴預示著春耕的開始,
鄰家犬吠著夜里歸來的漁人。
倚在松樹旁邊,長嘯表達我欠缺的技藝,
拂拭著石頭,側身而眠,摒棄了是非。
手握火鉗,我曾經燒熟過橡實,
曾經用針線來補裳修衣。
常常依靠清晨的月光來點燃蠟燭,
也仰賴清風來掩閉房門。
多虧了元瑜的憐憫對待貧寒,
時而馳騁在車馬之間,照耀著光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人方干寫給蘇判官的一首贈詩。詩人以寄托憂思和感激之情,表達了對蘇判官的景仰和感激之情。
詩人將自己流連山中行止的景象娓娓道來,表達了自己內心熱切的愿望和苦思冥想之情。詩中的“寸心似火頻求薦”表達了詩人求薦的心情如火般熾烈和頻繁,希望能得到蘇判官的賞識和推薦。而“兩鬢如霜始息機”則是指詩人在蘇判官的賞識下,得到了內心的平靜和寧靜。
接下來描繪了一系列山中的景物,如河流對岸的春耕農人、夜漁歸來的犬吠等,將詩人置身于淳樸自然的山水之間。這些景物映襯出詩人淡泊名利的心境和追求清靜的生活態度。
詩中的“倚松長嘯成疏拙”、“拂石欹眠絕是非”表達了詩人在山中與大自然為伴,遠離塵囂和世俗繁忙,修煉自身的境界和能力。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的才情橫溢和治學的決心。
詩的后半部分則通過描寫自己的瑣事,如炊煮橡實、紉針補衣,展示了詩人的淳樸生活態度和為人處事之道。
最后,詩人以蘇判官為“元瑜”,表達了對蘇判官慷慨相助的感激之情,認為蘇判官就如同車馬般光耀奪目。
整首詩言簡意賅、情感真摯,通過對山中景物和自身生活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的心境和情懷,同時對蘇判官表達了深深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