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于使君罷郡如之任漳南去上國二十四州…親故 / 作者:方干 |
漳南罷郡如之任,二十四州相次迎。
泊岸旗幡郵吏拜,連山風雨探人行。
月中倚棹吟漁浦,花底垂鞭醉鳳城。
圣主此時思共理,又應何處救蒼生。
|
|
漳州于使君罷郡如之任漳南去上國二十四州…親故解釋: 《漳州于使君罷郡如之任漳南去上國二十四州…親故》是唐代詩人方干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漳南罷郡如之任,
二十四州相次迎。
泊岸旗幡郵吏拜,
連山風雨探人行。
月中倚棹吟漁浦,
花底垂鞭醉鳳城。
圣主此時思共理,
又應何處救蒼生。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時期于使君離開漳南的情景。當他離開漳南時,二十四個州相繼迎接他。在岸邊停泊的船上,旗幡迎風招展,郵吏向他致敬。行程中,連綿的山脈為風雨所探,消息也通過峰回路轉傳達給各地的人們。于使君在月光下倚著船槳,吟唱著漁浦的歌謠;在開滿花朵的城市中,他馭馬而醉。同時,他也思考著如何共同管理這片國土,為人民造福。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離開漳南的情景,以及于使君的思考和感悟,展現了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之情。詩人以精確的描寫技巧,描繪了離開之際的熱鬧景象,同時也表現了于使君對治理國家的認真和責任感。他本可以安享榮華富貴,卻選擇了思考共治的問題,體現了他對于國家及蒼生的關懷之心。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唐代士人的理想追求和政治態度,并在樸素中體現出壯美與豪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