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 / 作者:方干 |
不逢盛暑不沖寒,種子成叢用法難。
醉眼若為拋去得,狂心更擬折來看。
凌霜烈火吹無艷,裛露陰霞曬不干。
莫道嬌紅怕風雨,經時猶自未凋殘。
|
|
牡丹解釋: 《牡丹》是唐代詩人方干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描述了牡丹花的美麗和堅強,通過牡丹花的形象抒發了詩人對嬌紅如牡丹花的女子的贊美和欣賞。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不逢盛暑不沖寒,
如果不經過炎熱的夏天和嚴寒的冬天,
種子就無法長成一叢花。
醉眼若為拋去得,
眼睛沉醉于花朵的美麗,
就應該拋開繁華的世界。
狂心更擬折來看,
內心狂熱的渴望
更加迫切地想要親近它。
凌霜烈火吹無艷,
無論是嚴寒的霜凍還是灼熱的火焰,
都無法破壞它的艷麗。
裛露陰霞曬不干,
經過露水和陽光的洗禮,
它依然保持著鮮艷的樣子。
莫道嬌紅怕風雨,
不要說嬌紅的花朵怕風雨,
它經歷過時間的考驗依然不凋零。
經時猶自未凋殘。
經過時間的推移,
它仍然保持著美麗不凋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牡丹花的形象,抒發了對嬌紅如牡丹花的女子的贊美和欣賞之情。詩人通過牡丹花的堅強品性,表現出對女子堅強、美麗的贊賞,在絢麗奢華之后,期望能夠拋棄浮華,追尋內心的真實和純粹。詩人還表達了對于美麗不凋零的嬌紅之情,認為美麗應該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永不褪色。整首詩以牡丹花為主題,以獨特的視角和形象描繪了美麗、堅強的牡丹花以及與之相似的女子,展示了唐代詩人的想象力和以花為媒介表達情感的能力。同時,通過牡丹花的形象,還可體現中國古人對自然的崇拜和贊美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