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董少卿游茅山 / 作者:皮日休 |
名卿風度足杓斜,一舸閑尋二許家。
天影曉通金井水,山靈深護玉門沙。
空壇禮后銷香母,陰洞緣時觸乳花。
盡待于公作廷尉,不須從此便餐霞。
|
|
送董少卿游茅山解釋: 《送董少卿游茅山》是唐代皮日休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對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人在詩中描述了送別董少卿游茅山的情景。董少卿是一個儀表出眾的高官,他乘坐小船漫游茅山。這里的茅山是指江蘇無錫的茅山,這里以峰巒奇秀和靈氣橫溢而聞名。
首先,詩人寫道“名卿風度足杓斜”,形容董少卿既有名聲又具有風度,坐在斜的杓形小船上。這句詩通過描繪董少卿的形象,展示了他的高貴和風采。
接著,詩人寫道“一舸閑尋二許家”,描述董少卿乘船游玩,尋找二許家。二許家指的是茅山附近的兩個姓許的人家,這里表達了董少卿在游山中隨性漫游的心情。
然后,詩人寫“天影曉通金井水”,描繪了清晨的茅山,天空的倒影映照在金井的水面上。這里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表現了茅山的美麗和寧靜。
接下來,詩人寫“山靈深護玉門沙”,形象地描繪了茅山的靈氣和神秘。這里的玉門指的是茅山的山門,山靈指的是茅山的山神。詩人用“深護”來形容山靈,暗示茅山山神保護并守護著這片土地。
最后,詩人寫“陰洞緣時觸乳花”,描繪了茅山的山洞中有乳花盛開。乳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著純潔和美好。這里的陰洞指的是山洞,詩人通過描繪乳花的美麗,表達了茅山的幽靜和令人陶醉的氛圍。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的描寫,展現了茅山的美麗和神秘。詩人通過對詩意的表達,將景色與情感相結合,使讀者在閱讀時仿佛身臨其境,領悟到了詩人對茅山的熱愛和推崇。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了茅山的美景,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同時,詩中還蘊含了對友人的送別之情,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和對友情的珍視。整體而言,這首詩流暢、唯美,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