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先生 / 作者:蘇軾 |
孰視空堂竟不言,故應知我未天全。
肯來傅舍人皆說,能致先生子亦賢。
脫屣不妨眠糞屋,流澌爭看浴冰川。
士廉豈識桃椎妙,妄意稱量未必然。
|
|
張先生解釋:
《張先生》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誰看著空蕩的堂屋也不說話,因此應該明白我并非完人。愿來訪的傅舍人都稱贊,能夠使先生的子孫也是賢者。即使脫去履鞋,也能在糞屋里安然入眠;即使在急流中,也愿意去洗冰川。士人怎能了解桃椎的妙處,妄自評量未必正確。
詩意:
《張先生》是蘇軾對自己的一種自嘲和自省之作。詩中表現出蘇軾并非天賦出眾,也有不足之處,但他仍然希望能夠受到崇敬和贊賞。他以自己為例,表達了士人有時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可能會有偏差,自以為是的態度并不可取。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自嘲和自省風格。他以自己為例,諷刺自己并非完人,通過描述自己的不足之處來表達對士人評價的思考。詩中的"空堂"、"傅舍人"、"先生子"等形象化的描繪,使得詩詞更富有生動感。蘇軾通過反思自己的局限性,提醒讀者不要過于自以為是,不要輕易評價他人,同時也表達了對真正的才華和美好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明晰的表達塑造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思想。它不僅展示了蘇軾對自己的自省和謙遜態度,也能引發讀者對自身認知和評價的思考。這種自嘲與自省的風格在蘇軾的作品中常見,凸顯了蘇軾作為文人的獨特性格和文化修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