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同上) / 作者:蘇軾 |
芍藥櫻花兩斗新。
名園高會送芳辰。
洛陽初夏廣陵春。
紅玉半開菩薩面,丹砂濃點柳枝唇。
尊前還有個中人。
|
|
浣溪沙(同上)解釋:
詩詞:《浣溪沙(同上)》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芍藥櫻花兩斗新。
名園高會送芳辰。
洛陽初夏廣陵春。
紅玉半開菩薩面,
丹砂濃點柳枝唇。
尊前還有個中人。
中文譯文:
芍藥和櫻花新鮮盛開,兩斗之多。
著名的園林舉行盛大的聚會,送走芳辰(指春天)。
洛陽的初夏和廣陵的春天。
紅玉色的花朵半開著,像菩薩的面容,
紅色的脂粉濃重地點綴在柳枝般的嘴唇上。
在我的酒前還有一位陪飲的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好的春日景象,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先,蘇軾以芍藥和櫻花的盛開來開篇,這是一種對花卉的描繪,也暗示著春天的來臨。花朵的數量之多也顯示了豐盛和繁榮的景象。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著名園林舉行盛大的聚會,這是社交和娛樂的場合,春天是人們歡聚的時光。
洛陽初夏和廣陵春天的描繪,展示了兩個地方的美景和季節變化。這里通過地名的引用,將景色和季節聯系起來,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
詩的后半部分,蘇軾以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了花朵和人的特征。紅玉半開的花朵被比喻為菩薩的面容,給人一種神圣和美好的感覺。而丹砂濃點在柳枝般的嘴唇上,表現了女子的妝容,增添了一絲妖嬈的氣息。
最后一句“尊前還有個中人”,意味著在作者飲酒時還有一位陪伴的人。這句話可能暗示了作者對友誼或愛情的向往和珍視。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展現了春天的美好和人生的喜悅。同時,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使詩歌充滿了韻味和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