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 / 作者:蘇軾 |
玉钚墜耳黃金飾。
輕衫罩體香羅碧。
緩步困春醪。
春融臉上桃。
花鈿從委地。
誰與郎為意。
長愛月華清。
此時憎月明。
|
|
菩薩蠻解釋:
詩詞:《菩薩蠻》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玉钚墜耳黃金飾,
輕衫罩體香羅碧。
緩步困春醪,
春融臉上桃。
花鈿從委地,
誰與郎為意。
長愛月華清,
此時憎月明。
中文譯文:
玉钚掛在耳朵上,黃金飾品點綴。
輕柔的衣衫罩在身上,香氣散發,羅紋如碧。
慢慢行走,醉在春天的美酒中,
春天的柔和融入了面龐,如同桃花一般。
花飾從頭發上飄落,
不知有誰能與郎君共同懷念。
長久以來鐘情于明亮的月光,
但此刻卻討厭月亮的明亮。
詩意和賞析:
《菩薩蠻》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一個女子的容貌和情感。整首詩以描繪女子的婀娜多姿和對情人的思念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女子的美麗和情感的復雜。
首先,詩中描述了女子的裝飾,使用了玉钚和黃金飾品作為象征,表達了女子的高貴和華麗。接著,詩人寫到女子輕柔的衣衫,香氣四溢,讓人感受到她的溫柔和嫵媚。
詩中的“春醪”一詞指的是春天的美酒,女子仿佛陶醉其中,緩步行走。春天的柔和融入了她的面龐,使她的容顏如同桃花一般嬌媚動人。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女子頭發上的花飾飄落,暗示著她的思念之情。她渴望與心愛的人共同回憶往事,然而卻不知道有誰能與她共同懷念。
最后兩句表達了女子對月光的情感變化。她長久以來鐘情于明亮的月華,但此刻卻憎惡月亮的明亮。這種轉變可能暗示著她對愛情的矛盾和復雜感受,或許是因為思念之情而感到痛苦。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女子的美麗和情感的紛亂,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情感世界的觸動和思考。通過對細節的描繪,蘇軾巧妙地表達了女子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使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對愛情和女性的細膩洞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