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方響) / 作者:蘇軾 |
花滿銀塘水漫流。
犀槌玉板奏涼州。
順風環佩過秦樓。
遠漢碧云輕漠漠,今宵人在鵲橋頭。
一聲敲徹絳河秋。
|
|
浣溪沙(方響)解釋:
《浣溪沙(方響)》是蘇軾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花朵盛開,銀塘水面上波光閃爍。
犀牛角槌擊玉板,奏出涼州的曲調。
順著風聲,佩環聲穿過秦樓。
遠處漢江的碧云朦朧輕飄。
今晚,人們在鵲橋頭相會。
一聲聲敲擊穿透了絳河秋天的寂靜。
詩意:
《浣溪沙(方響)》描繪了一個美麗而寧靜的秋夜景象。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音樂的元素,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視和對人生的感慨?;ǘ涫㈤_、水面閃爍的描繪了寧靜而美麗的自然景色,而犀牛角槌和玉板奏出的曲調則給人一種清涼宜人的感覺。順風傳來的佩環聲在秦樓回響,增添了詩意的層次。詩中還描繪了遠處漢江的碧云和漠漠的景象,暗示了遠離塵囂的寧靜之地。最后,詩人提到今晚人們在鵲橋頭相會,這象征著一個美好的時刻。這首詩充滿了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人生瞬息即逝的感慨。
賞析:
《浣溪沙(方響)》以其細膩的描寫和音樂元素的運用而聞名。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音樂的和諧融合,營造出寧靜而美好的氛圍。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花滿銀塘、犀槌玉板、順風環佩等,使詩句具有生動的畫面感。音樂元素的運用,如犀牛角槌擊玉板奏涼州的描寫,使詩句更具韻律感和節奏感。整首詩以秋夜的景象為背景,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和音樂的元素,傳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生命短暫的感慨。這首詩既展示了蘇軾的藝術造詣,又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具有深遠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