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真覺賞瑞香二首) / 作者:蘇軾 |
公子眼花亂發,老夫鼻觀先通。
領巾飄下瑞香風。
驚起謫仙春夢。
后土祠中玉蕊,蓬萊殿后鞓紅。
此花清絕更纖秾。
把酒何人心動。
|
|
西江月(真覺賞瑞香二首)解釋:
《西江月(真覺賞瑞香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公子眼花亂發,老夫鼻觀先通。
領巾飄下瑞香風,驚起謫仙春夢。
后土祠中玉蕊,蓬萊殿后鞓紅。
此花清絕更纖秾,把酒何人心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景象,描述了公子和老夫在觀賞瑞香花時的心境和感受。公子年輕時眼花繚亂,老夫卻因為經驗豐富而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領巾飄下瑞香花的香氣,令謫仙(被貶謫的仙人)驚醒,讓他仿佛置身于春夢之中。在后土祠中,有一朵玉蕊花,在蓬萊殿后也有一叢鞓紅花。這些花都具有清麗絕俗的特點,引起了詩人的贊嘆。最后,詩人問道,是什么樣的人會被這些美景所動,把酒暢飲。
賞析:
這首詩以對瑞香花的觀察和感受為主題,通過對公子和老夫的對比,展現了年輕和老年人對事物的不同態度。公子眼花繚亂,表示他年輕,對于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激情,但缺乏深度的洞察力。而老夫通過鼻觀先通,暗示他因為年長而具有經驗和智慧,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這種對比呼應了人生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的生命智慧。
瑞香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象征,代表了高尚、純潔和清雅。詩中的瑞香花香氣飄揚,喚醒了謫仙的春夢,進一步強調了花的美麗和獨特之處。玉蕊花和鞓紅花在后土祠和蓬萊殿后綻放,展示了它們的高雅和清絕之美。整首詩以描繪花的美麗為主線,通過描述花的特點和贊美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世間美好事物的贊嘆。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贊嘆,并通過問題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把酒何人心動,暗示了詩人對欣賞美景的人的羨慕和向往,也表達了他對美好時光的享受和暢飲的愿望。整首詩以描繪花的美麗為主線,通過對人物心境和情感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美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