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湖潮) / 作者:蘇軾 |
海上乘槎侶,仙人萼綠華。
飛升元不用丹砂。
住在潮頭來處、渺天涯。
雷輥夫差國,云翻海若家。
坐中安得弄琴牙。
寫取余聲歸向、水仙夸。
|
|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湖潮)解釋: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湖潮)》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所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海上乘槎侶,仙人萼綠華。
飛升元不用丹砂。
住在潮頭來處、渺天涯。
雷輥夫差國,云翻海若家。
坐中安得弄琴牙。
寫取余聲歸向、水仙夸。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在八月十八日觀賞湖潮時的感受和聯(lián)想。詩人通過描繪海上乘船的同伴、繁茂的仙人萼綠華以及飛升所需的丹砂不再必要的景象,表達(dá)了他對于自然與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在觀潮的過程中,詩人感嘆自己所處的位置渺小,但也能夠感受到雷鳴般的潮聲和云翻海濤的壯麗景象。他希望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安靜地彈奏琴音,享受這令人陶醉的景色。
賞析:
1. 詩人以觀賞湖潮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展現(xiàn)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他對于自然界的描繪充滿了生動的形象和動感的意境,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和美妙。
2. 詩中提到的海上乘船的侶伴和仙人萼綠華,象征著詩人在觀賞潮汐時的伴侶和美好的景色。這些描繪增強(qiáng)了詩詞的浪漫色彩,營造出一種優(yōu)美的氛圍。
3. 詩人以自然景物為媒介,抒發(fā)了自己對于生命和宇宙的思考。他提到飛升無需丹砂,折射出他對于超越塵世的向往和追求。這種對于超凡脫俗的渴望也是蘇軾作品中常見的主題之一。
4. 詩人通過描繪雷鳴和云翻海濤的景象,表達(dá)了自己對于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贊美。這種對于自然景觀的感悟,展現(xiàn)了詩人對于宇宙之美的領(lǐng)悟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
5. 最后兩句描述了詩人希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能夠安靜地彈奏琴音,享受美妙的景色。這種對于自然和音樂的結(jié)合體現(xiàn)了詩人對于藝術(shù)的追求和對于美的向往。這也是蘇軾詩詞中常見的主題之一。
綜上所述,《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湖潮)》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展示了蘇軾對于自然與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詩詞優(yōu)美動人,意境深遠(yuǎn),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