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菊潭王明府 / 作者:盧綸 |
組綬掩衰顏,輝光里第間。
晚涼經灞水,清晝入商山。
行境逢花發,彈琴見鶴還。
唯應理農后,鄉老賀君閑。
|
|
送菊潭王明府解釋: 《送菊潭王明府》是唐代詩人盧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送別菊潭的王明府,
佩帶官綬掩蓋了衰顏,
在輝光的殿宇之間。
晚涼經過灞水,
清晨進入商山。
在旅途中,遇到花朵盛開,
彈琴時還有鶴飛過。
只有當您退隱為農后,
鄉親們才會祝福您安閑。
詩意:
《送菊潭王明府》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盧綸對王明府的祝福和送別之情。王明府可能是一位官員或文人,擔任過菊潭地區的職務。詩中描繪了王明府離開菊潭的場景,以及在旅途中所經歷的景色和遭遇。詩人用綬帶來象征王明府的官職身份,并掩蓋了他衰老的面容,使他在殿宇之間顯得輝光照人。詩中提到了灞水和商山,這些地名可能是詩人送別的背景環境。灞水是一條著名的河流,商山則是陜西省境內的山脈,兩者都與京城長安相連。詩人描繪了晚涼時分經過灞水的清涼感覺,以及清晨進入商山的清幽景色。詩中還提到了遇到盛開的花朵和飛過的鶴,這些景象增加了詩詞的生動感。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祝福和期望,希望王明府在退隱之后能夠過上安閑的生活,并得到鄉親們的祝福。
賞析:
《送菊潭王明府》以簡潔、優美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王明府的美好祝愿。詩中運用了典型的山水描寫和自然景物的比喻手法,展示了唐代詩歌的特點。通過對灞水、商山的描繪,以及花朵和鶴的意象運用,詩人將離別的情感與自然景色相結合,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感染力。詩中的綬帶象征著王明府的身份和榮耀,掩蓋了他的衰老面容,體現了當時社會對官員地位的重視。最后兩句表達了退隱之后的祝福和期望,傳遞了對安寧生活和鄉親情誼的向往。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示了盧綸細膩的詩人情感和對離別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