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虢州逢侯釗同尋南觀因贈別(時居停務) / 作者:盧綸 |
相見翻惆悵,應憐責廢官。
過深慚祿在,識淺賴刑寬。
獨失耕農業,同思弟侄歡。
衰貧羞客過,卑束會君難。
放鶴登云壁,澆花繞石壇。
興還江海上,跡在是非端。
林密風聲細,山高雨色寒。
悠然此中別,賓仆亦闌干。
|
|
虢州逢侯釗同尋南觀因贈別(時居停務)解釋: 《虢州逢侯釗同尋南觀因贈別(時居停務)》是唐代盧綸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相見翻惆悵,應憐責廢官。
過深慚祿在,識淺賴刑寬。
獨失耕農業,同思弟侄歡。
衰貧羞客過,卑束會君難。
放鶴登云壁,澆花繞石壇。
興還江海上,跡在是非端。
林密風聲細,山高雨色寒。
悠然此中別,賓仆亦闌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盧綸在虢州逢到侯釗的情景,并借此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詩的開頭,“相見翻惆悵,應憐責廢官。”表達了詩人與侯釗相見的心情,他們的相遇讓詩人感到憂傷和惋惜。詩人認為自己被責罰而喪失了官職,對此感到愧疚。
接下來的幾句,“過深慚祿在,識淺賴刑寬。獨失耕農業,同思弟侄歡。”詩人深感自己過去的行為有過錯,但也寄望于法律的寬容。他感到懊悔的同時,也思念起自己在鄉村的耕作和家族的歡樂時光。
“衰貧羞客過,卑束會君難。”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因貧窮和地位低下而感到羞愧,他覺得自己在遇見高貴的侯釗時顯得拘束和難以應對。
詩的后半部分,“放鶴登云壁,澆花繞石壇。興還江海上,跡在是非端。林密風聲細,山高雨色寒。”描繪了一系列景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追求自由的心情。他將放飛鶴鳥、澆灌花壇等景物與自己的遭遇相對比,暗示著他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
最后兩句,“悠然此中別,賓仆亦闌干。”表達了詩人對于與侯釗的告別,以及他自己與仆從的離別的情感。詩人以悠閑自得的心態面對離別,同時也思考著自己與賓仆的命運。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樸素自然的語言描寫了詩人盧綸與侯釗的相遇和告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由的向往。通過與自然景物的對比,詩人表達了他對逍遙自在生活的渴望。 |
|